Interview With Zhang Yamin

Zhang Yamin discusses his experiences growing up in the Xiamen Port from the 1950s during the Cold War.

Tags & Keywords

Born the oldest of 8 children in 1949, Zhang Yamin begins by sharing how, when he was 10 years old, his family was in dire financial straits and could not get enough to eat, due to 3 consecutive years of natural disasters. His father had also been detained by the Kuomintang, and his boat towed away to Penghu Island the year before, in 1958. Detainees were interrogated by the Kuomintang (KMT) about the situation on the mainland, and after their release, were interrogated by mainland Communist officials on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family’s financial pressures, Zhang’s mother sent Zhang to Tongan to live with his aunt for a year, where he herded cattle and cut grass for some groundnut rice to eat. 

    Upon his return, he went to school for half a year, before going to work on ships out at sea. Sea deployments lasted 15 days, and the crew would prepare their supplies and buy equipment the day before departing. While most women from fishing families did not work on ships, they worked in fishing related jobs on land, such as the logistics sector of the company that processed their catch.

    As a child laborer onboard the ship, he had to pay a fee of 8 yuan to the shipmaster to learn the trade. He and other child colleagues were tasked to haul nets, wash dishes and perform miscellaneous logistical duties. There were also female crew members to assist with fishing and to prepare meals. Life onboard ship was better than life on land, as a bountiful catch provided the crew with more sustenance. While the catch also had to be distributed amongst the commune, people were more generous towards the crew that caught the fish, and would even give child laborers additional portions. The crew of 20-30 people would also have communal meals onboard. Adult crew members also evaluated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child trainees. Zhang explains that the child laborers had to earn 10 points on the performance grading in order to be promoted from child laborer to full new member. He only attained this position years later, at the age of 17.

    During the 1960s, mainland Chinese fishing crews competed to out-fish their Taiwanese peers across the strait. Fishermen like Zhang were also tasked to participate in propaganda missions, where they were asked to bring wine and food to fellow Taiwanese fishermen and socialize with them out at sea to convince them to defect. Rival efforts were also mounted by Taiwan. Zhang observes that while the gifts from the mainland were superior in the early 1960s, by 1965, the Taiwanese dressed and ate better than their mainland peers. Zhang credits Chiang Ching-Kuo’s deft management of the Taiwnese economy. As such, there were many people in his community who smuggled themselves over to Taiwan, either in search of family or better circumstance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from 1966-76 also saw the rise of a new trend of better educated women marrying into the fishing communities. Zhang explains that it improved the education levels in fishing families and contributed to their financial stability, as women who had received secondary education were better at setting aside savings. In 1973, he was offered a captain position, like his brother who had been promoted in 1965, but he turned it down until some years later.

  • Name of interviewee:张亚民

  • Interview by:陈永明

  • Recording operator:曾经炜、李婉宝

  • Proofreader:陈永明、陈乙燊

  • ;知青;充公;偷渡;捕鱼路线

  • Biographical info:张亚民,男,厦门港沙坡尾渔家子弟,别名张在天,

  • Geographical info:福建省厦门市

  • Time period:2018年8月

个人生命历程

张亚民:我叫张亚民,别名张在天,1949年12月出生。我在家里是老大,家里还有3个小弟和4个小妹。

陈永明:阿伯你感觉你一生当中,什么事情对你影响是最大的?

张亚民:1959年啊,那时候没东西吃,我母亲给我送到同安去,那个是最苦的。那时候送到同安去找姑姑,放牛,剪草,吃她三餐,吃地瓜稀饭,一年到头都只吃地瓜稀饭。

陈永明:那后面怎么回来厦门港的?

张亚民:我在同安待了13个月多,从同安回来的时候是11岁。然后去读了半年书,后来就下海抓鱼了,这是印象最深的。

陈永明:那时候为什么吃不饱?

张亚民:三年自然灾害啦,那时候家里还有三四个小弟小妹。从小到大就是那个时间是最苦的。之后下船捕鱼就很幸福咯,有东西吃就好了。我第一次上船捕鱼晕船晕了一两个月,但是有东西吃后来就好了。

父亲被国民党抓获导致家庭失去经济支柱

陈永明:捕鱼在当时不是很赚钱吗?那时候捕不了鱼?

张亚民:那时候捕不了鱼,家里就一个老爸在赚钱啦。大概在1958年,我爸爸在那一年被国民党抓去,船也被带走,抓到澎湖岛去,都没回家过年。

陈永明:后面他又是怎么回来的?

张亚民:国民党把他的船给扣住了,用军舰带着我们大陆的船员将人给送回来。在台湾海峡有到我们大陆的船,就整批人放到大陆船上让他们回家的。

陈永明:阿伯,那个时候你父亲有和你说些什么没有?比如在台湾的一些情况?

张亚民:没有。

陈永明:什么都没说?

张亚民:那哪能说啊,在台湾那边被国民党审问过,你不讲就给你打。

陈永明:后面也没审问出什么问题就放出来了?

张亚民:国民党那里是放出来了,但是共产党这边也要审问的。

陈永明:回来厦门港了以后共产党会审问什么问题呢?

张亚民:共产党主要会问在台湾国民党给你审问时你讲了什么话。

渔童在船上的工作

陈永明:最开始你在船上是做什么工作?

张亚民:做童工嘛,那个时候每个月还要给船老大补8块钱呢。

陈永明:你还要交钱给船老大啊?

张亚民:你不会劳动而且要学习是要交钱的。

陈永明:那你那个时候做童工是做什么事情呢?

张亚民:别人要叫你干嘛你就干嘛。

陈永明:比如说做了什么事情?

张亚民:要学拉渔网啊,还有帮忙拿菜。我们在船里,不是一个人一个菜一个饭,是好几个人一起吃。一桌5-6个人,就蹲在船上,有一个盆装着菜,没有坐着的,都是蹲着的吃饭。

陈永明:所以渔童就是做一些打杂和后勤的事情?那个时候你11岁,船上有多少人?

张亚民:好像是20多30多人

陈永明:有没有女的在船上?

张亚民:有啊,每艘船都有女的。一般2-3个,最多的有4个女的。

陈永明:那那些女的在船上做什么?

张亚民:煮饭,抓鱼。

陈永明:那你就是帮那些女的做小工?

张亚民:是啊,还有洗大人的衣服。

陈永明:那你什么时候发现不做童工了?

张亚民:10分就不用拉。

张亚民:满10分?那怎样才能满10分?

张亚民:你会劳动就一直涨分,每年涨三次分。大人给小孩评分。

陈永明:那评分就是船长内部自己评?

张亚民:没有的,还有其他船员一起评分的。吃都在船上,住也在船上。

陈永明:那阿伯,你那时候最远出海去过哪里?

张亚民:就台湾海峡,靠近澎湖岛。以前抓带鱼,抓黄刺,都是用钓钩钓鱼的。

陈永明:所以那个加分评到10分是什么时候?

张亚民:我好像是17岁多一点点才满足10分的。那以后就不用当童工啦。

陈永明:那17岁以后就主要帮忙捕鱼吗?

张亚民:那个时候主要是延绳钓,摇橹啊。这两项很重要,不会这个就没办法在船上了工作了。到1973年左右我们就开始电灯捕鱼了。一年头尾就是钓鱼,中间才是灯围网捕鱼。

渔船都是公社造的

陈永明:阿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可以当船长,带船去捕鱼了?

张亚民:说实话就是1973年左右。但是我不当,给我分配的那个渔船坏了,叫我去当船长,那个船不好,我不敢下去当船长。

陈永明:1973年那个时候的船是从哪里来的?

张亚民:我们公社自己造的。

陈永明:那像你这样的船长要付钱给公社嘛?

张亚民:不要,我们不要付钱给公社。那个时候船长没有一个人想要当的,责任太大了。我大哥最早1965还是1966年就当船长了。以前还在上海跑,他是从组长升调为老大的,没结婚前就是老大了。

文化大革命对于渔民的影响

陈永明: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对你们渔民的影响大不大?

张亚民:大啦,也是大啦。当时大家都没有心情去认真抓鱼。

陈永明:那个时候生活影响大不大?

张亚民:生活影响不大了,反正够自己温饱。我跟你说,我们渔民下船工作,不管你当船长,还是当社员,你跟的那一条船,如果运气好抓很多鱼他就好了,他家族也好,家属也好,分红就不一样的。大人满分的,公社会给12块的生活费,粮票48斤,就算你是童工有捕到鱼,人家还会再另外给你分红。相比于陆地上的居民,那个时候渔民的日子过得很好。

对台湾关系紧张,渔民两头不讨好

张亚民:我们渔民不需要政府宣传,就是很认真在捕鱼的。就连我们第一次跟台湾斗争,大家也是非常严肃的。

陈永明:什么时候第一次跟台湾斗争?

张亚民:之前我一辈子都跟台湾斗争。我们在海上捕鱼要比过台湾的渔民,也要避免被国民党他们抓走,不然就要被抓到台湾和澎湖去了。我们在海上不能乱讲话的,书都不能带出去,我们一些小学毕业的渔民认得些字,连书连报纸都不能看。

陈永明:跟台湾那边都不能有什么接触吗?

张亚民:大部分的厦门港的渔民被抓了以后都是关到澎湖那里去的,不论年龄大小都要挨打的。

陈永明:政府有说你们不能跟台湾有什么接触吗?

张亚民:政府不要说我们就很老实的,我们懂得不能乱说的,乱说话国民党会找你麻烦,共产党也要找你麻烦,回到厦门港也是要坐牢的。

经济变好后渔民参与对台湾的政治宣传

陈永明:什么时候发现就是说好像跟国民党的关系稍微好转了一点,或者说稍微可以讲一些话了?

张亚民:1960年代开始左右这边上面就叫我们作为我们共产党的宣传,要做共产党的宣传给台湾同胞。

陈永明:那个时候也是经济开始有点发展,你们都走在第一线的。

张亚民:我们要买厦门的高粱酒,还有厦门茶叶,碰到台湾的渔民要送他们,还要送一些好一点的大前门牌香烟给他们。

陈永明:那这个钱是谁出?

张亚民:公司出。每个月你去给他拿钱,买完了带上船,碰到台湾的渔民要送他们。

陈永明:你船上最多拿到多少瓶酒多少包烟?

张亚民:送完了你回厦门港再找公司要就再有了。

陈永明:最多是送出去多少瓶酒呢?是十多瓶还是几百瓶呢?

张亚民:没有了,就几瓶,在1960年代送出去两三瓶就很多了。

陈永明:那么会不会你们自己偷偷拿来拿来喝或者偷偷拿来抽?

张亚民:不行,那是犯错误的。你到岸上如果有一个船员把你举报出去了,你是要到派出所去,要坐牢的。

陈永明:这么严格的啊?

张亚民:而且台湾送给我们渔民的东西全部都需要充公的。你宣传他,他也宣传你。那时候他们也在渔船上放东西送给我们,有饼干啦糖果啦。1960年国民党在反攻大陆,打宣传战,他送我们的东西都很好,很多都是日用品。所有东西都要拿到派出所去充公。他送我们两框还是三框东西,我们回到沙坡尾来了以后要送到岸上去交给派出所。

陈永明:是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宣传台湾比我们大陆更好的呢?

张亚民:你看台湾渔民他们吃的跟我们真的不一样。一直到到六十年代初他们穿的明显就不如我们。但是到1960年代他们穿的衣服就跟我们不一样了,就是白布拿去染的布料。1960年代初台湾渔民的生活跟我们差不多了,但是1965年以后他们穿的吃的都比我们厦门港的渔民好多了太多了。这个是要说实话的。

陈永明:蒋经国那个时候领导的。

张亚民:蒋经国搞得确实不错,要说实话的。有的人说是他搞经济搞得不错。但是如果说历史背景的话,黄金是从我们上海运过去的,我们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内幕,就说你看蒋经国搞经济搞得很好了,他运了那么多黄金过去哪能不好。后来解放战争的电影在放这个事情,我们大陆大部分的人就知道了。

阮过水偷渡到台湾

陈永明:那个时候有没有说渔民或者整条船跑到别的地方去,然后就不回来了?

张亚民:我们厦门偷渡的还是有的,说实话。比如阮过水,他是共产党员,1950年代就是共产党员了。

陈永明:他好像很早就去台湾了,去先去金门

张亚民:62还是63年

陈永明:不是说他解放前就去了台湾。

张亚民:没有啦。共产党哪能解放前去台湾。他是1960年代偷渡去台湾的,什么动机去的我们不知道的,他走的时候带着一个女人过去的。

陈永明:我听说是这样,他原来在厦门港这边结了婚,结了婚以后有生两个小孩,两个儿子在这里。然后说他把他的弟媳妇拐骗去台湾,是从金门转辗去的基隆。

张亚民:你说这些话,我们厦门港大部分的老百姓是这样在说的了。阮过水是1960年代初偷渡去的。我们厦门港这里偷渡过去台湾的,我这辈子知道的就3个人。他就算其中一个,还有一个女人偷渡过去是要去找他的丈夫,也是偷渡到金门,然后再到台湾去的。还有一个男的在1960年,摇舢板过去的。

文革时期很多中专生嫁入渔民家庭

陈永明:在我的田野访谈中很多渔民讲讲文革期间很多厦门人和外地人嫁到厦门港。

张亚民:对很多。我们渔民没办法娶媳妇,那个时候要娶媳妇的人很多啊。我们在文革那个时候不用上山下乡,很多人为了逃避上山下乡就来嫁给我们渔民了。那些女的都是有受过教育,以前要娶她不容易,所以文革期间我们这些渔民就很高兴啊,因为这些嫁过来的女性都是中专生。

陈永明:像这样的人多不多? 

张亚民:很多。嫁过来的知青改善了渔民的教育。

陈永明:那那个时候知青嫁过来之后,对于整个渔区经济的发展有没有影响?比如你自己家里面的生活,你有没有受到影响?

张亚民:省钱啦,哪能有什么影响。你像我们这种年纪的当时几百块就能娶媳妇。

出海捕鱼一般十余天

陈永明:我想问一下,你之前去台湾海峡去那边捕鱼,在海上最多呆多长时间?在你当船长的那个时候。

张亚民:15天,那个时候我开的是铁壳船。

陈永明:你在船上要呆15天,那你是在岸上怎么准备的,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张亚民:青菜、鸭肉、鸡肉还有米啦。

陈永明:要提前多少天准备?

张亚民:开船前一天就要准备了。

陈永明:是船上这些帮忙这些女性去准备吗?

张亚民:对的,像我船上是我大嫂在准备的。

陈永明:准备完了以后第二天就出去了吗?不会去说看一下日子,看一下时辰之类的这些东西吗?

张亚民:不会,我们以前只有很大风的时候才会进避风坞里的,大部分都抛锚在避风坞外面。

两岸对峙时期对渔民捕鱼路线的影响

陈永明:开船的路线是怎么开?先从这里先从沙坡尾开,然后开到大担岛和小担岛吗?

张亚民:不是,我们以前就走浯屿,以前这个大担岛和小担岛这边是不能走的,走的时候国民党朝你开炮了你就麻烦了。

陈永明:开炮就完蛋了?

张亚民:对的。

陈永明:然后再开到哪里?

张亚民:到东碇岛附近。你看要往北去抓鱼还是往南去抓鱼。以前我们抓鱼很苦,没有什么好设备,也没有探鱼机,到我当船老大那个时候了,才有一台。

陈永明:你们捕鱼的路线,政府有控制吗?说比如说哪里不能去,你只能在哪里捕鱼,像什么大担岛和小担岛你们不能去?

张亚民:他没有控制,但是就像台湾你肯定不能进,不能去靠近。只要靠近台湾,就会有潜在的麻烦,就算是澎湖也不能靠近,金门也不能去。

陈永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捕鱼捕了十多天了,捕鱼回来以后在陆地上怎么生活,然后到了陆地上要休息几天?

张亚民:没有了,哪有休息几天。有时候进港休息一下,运完了鱼上岸又买了冰块就又出海捕鱼去了。

未出海捕鱼的家属在渔业公司上班

陈永明:渔民完全没有在陆地上生活?

张亚民:没有,都是看天气,如果海面有风就在海港休息了。

陈永明:像你的老婆这些没有出来捕鱼的,她们在陆地上怎么生活?

张亚民:还要上班、做工的。

陈永明:她在哪里上班?

张亚民:我老婆还有舅舅以前都是在公司后勤的。

陈永明:所以就在渔业公司后勤上班,然后在家就带小孩带你女儿?

张亚民:对。

陈永明:在当时海上的制度和陆地上的制度都对渔民家庭很照顾。

张亚民:对。

陈永明:渔民在陆地上是怎么生活的,比如他要去玩,他会去哪里玩?

张亚民:女人照顾孩子的时间都不够了,哪还能去玩。

陈永明:陆地上生活配套是什么的? 

张亚民:我们渔民的家属很少开店铺。

渔民的生产工具等都是水产公司出售的

陈永明:渔民在陆地上买的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张亚民:一些生产工具,鱼食,珠,网,尼龙扇啦之类的。

陈永明:那是山顶人卖给你们还是?

张亚民:是水产公司,我们水产公司有几家全部是在搞渔业设备的。

陈永明:渔民在岸上除了买渔网这些日用品,买一些菜买一些日用品,所以没什么差别的,对吧?

张亚民:没有了

陈永明:那个时候沙坡尾像厦门港山顶人做生意卖的东西卖的比较多的是什么?

张亚民:就看老天爷了,老天爷要你休息你就得休息。但是有时候会全年都没有休息的。

Interviewer: Chen Yongming

Interviewee: Zhang Yamin

Tags & Keywords


Transcript Notes


None

  1.  Consider what the Cold War was for the people of Xiamen Port like Zhang Yamin and his community.

  2. Discuss whether the Cold War era was a time of progress for women in China in light of Zhang Yamin’s testimony.

  3.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including the land-sea divide in the study and writing of Cold War social histories from Asia, and discuss the novel understandings  that may arise from reconsidering Asia’s Cold War “from the sea”.